外国人怎么评价中国08年奥运会的外国人评价中国08年奥运会是无与伦比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青岛为协办城市。香港承办马术项目。由作家郑渊洁提议本次奥运会吉祥物数量应该最多,后来又提议与奥运五环相匹配。2005年11月11日,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恰好1000天时福娃正式发布问世。
外国人怎么评价中国08年奥运会的
外国人评价中国08年奥运会是无与伦比的。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Beijing 2008; 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又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整,在中国首都北京开幕。8月24日闭幕。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青岛为协办城市。香港承办马术项目。
吉祥物:
福娃是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吉祥物。由作家郑渊洁提议本次奥运会吉祥物数量应该最多,后来又提议与奥运五环相匹配。之后再由画家韩美林设计完成。2005年11月11日,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恰好1000天时福娃正式发布问世。
说明一下外国人是如何评价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
外国人觉得北京冬奥会的开幕仪式特别的神奇,而且也觉得这个开幕仪式特别的好,本来以为亚洲的开幕仪式都是像上一次在日本举办的奥运会一样糟糕,没有想到中国带给了他们全新的体验。
外国人怎么评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普遍是不错的
我觉得,要让奥林匹克精神,深入到我们这个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市民的心里,除了我们大张旗鼓的宣传主张、热热闹闹地举办活动、激 情澎湃的参与其中,还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对奥林匹克精神进行一番认真的研究,奥林匹克的发展历史是什么,古代奥运会是如何起源、发展与消亡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怎样兴起的,中国的奥运历程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中国文化将对奥林匹克运动增加什么新的内容,“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怎样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看看外国人怎么评价中国的开幕式
澳大利亚《悉 尼先驱晨报》8月9日称,中国,112年来世界最独特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终于开幕了。无可否认,那是4年后的东道主伦敦难以超越的,也是迄今为止整个世 界盛会之最,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此文还说,那是一场仿佛来自天堂的开幕式,有着宇宙人、白鸽、梦幻般拍动着翅膀的精灵以及璀璨焰火的开幕式。在那飞逝的 五十分钟里,他们用缤纷的色彩和美妙的舞蹈,向91000位现场观众和40亿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给我们展示了一场融合古典与现代的盛宴。英国广 播公司(BBC)电视一台也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了实况转播。BBC主持人休·爱德华兹在开幕式实况转播时评论说,开幕式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信和战略 思维。欧洲体育台主持人在开幕式转播过程中说,北京奥运会的规模超出想象,它简洁、超常、令人惊叹。而伦敦拥有广泛读者群的《旗帜晚报》打出了《中国奇 迹》的标题,并写道:“最壮丽的开幕式为史上最宏大的奥运会拉开了序幕。”英国《金融时报》认为,开幕式将中国传统与华丽的表演完美地结合。没有任何其他 主办奥运会的城市能够与北京在独创性和整齐划一的表演上相媲美。开幕式已使中国在奥运会开幕式竞争中赢得了一枚金牌。法国国家电视台直播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该台评论员在进行解说时作出如下评论:“这是最美的奥运会开幕式!”。这个精彩绝伦的开幕式是中国人精心准备了超过三年时间的结果,这个“鸟巢”虽然是由外国人设计的,但开幕式演出百分之百是中国味的。他赞叹中国历史的悠久古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的开幕式也的确让我们想到了本届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个巨大的球体象征着我们的整个世界”。他评价演出是“美轮美奂”、“如诗如画”、“令人叹为观止”,他在解说时对法国观众说:“大家睁大眼睛,好好享受吧”。法新社评论说,北京奥运会揭开了序幕,开幕典礼十分壮观,烟花照亮了整个北京夜空。“从古老的朝代到现代大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历史”。《巴黎竞赛杂志》原博斯克先生在看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后对本社记者说,我真幸运看到这样的演出,演出非常成功,令人震撼,它完美无暇地展示了当代中国人民的形象和世界人民的愿望。法国《费加罗报》用“仲夏夜之梦”来形容这一盛典。报道说:“这是一个属于中国的夜晚,温柔如梦境一般。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盛大的开幕式,整场表演游走于艺术与科技、历史与未来之间,时间在此刻凝固,这是欢庆的时刻,这是奥运会的时刻!”加拿大广播公司新闻网刊登头条新闻《耀眼炫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对开幕式的精彩安排赞赏有加。报道说,炫目耀眼的烟火、上万名演员豪华精致的表演,五千年历史被浓缩在50分钟的演出中,无论是舞台还是演出都“令人印象深刻”。俄罗斯REN电视台导演埃拉佩强看着正在播出的开幕式文艺表演的画面赞叹道“太震撼了,”。这位曾参加过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在圣彼得堡部分活动拍摄工作的人说,“从专业角度看,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非常优秀,结合了现代科技和中国传统艺术,让人回味无穷”。圣彼得堡格洛拜克斯银行女员工维尤尔科夫斯卡娅说,“中国人太有创意了,开幕式的表演让我深信,北京奥运会一定能成为历史上最好的一届奥运会”。日本共同社发表文章称,北京奥运会是有史以来参与国家和地区以及运动员数量最多的一届奥运会,中国在国际社会树立了强大的威信,展示了自己的风采。日本NHK电视台进行了实况传播,日本男女播音员始终赞美不绝,犹如陶醉于一个文明灿烂的视觉盛宴之中。这是播音员和嘉宾的讲解:“中国做事的规模太惊人了!,“汉字的绝美被表达地淋漓尽致,书简让我们日本人应该觉得感谢中国文化才对!” “鸟巢放鸽,这是多么动人的创意。” “太极拳刚柔并济,。潺潺流水与鸟语花香,展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界。”一个日本学生给她老师的email:“老师,刚刚看完开幕式的实况转播,心里很激动,平静不下来。因 为当我看到表演者组成的那个巨大的〈和〉字的时候,我流了泪。虽然我不知道不懂得汉字的西方人是否能理解我的心情,但我还是流泪了。衷心希望日本和中国世 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全世界和平永存。愿老师的国家日益昌盛!”韩国联 社的报道说,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在实现中国人百年梦想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让神话成为现实,为全世界65亿人口完美呈现了“满汉全席”——单凭观赏就能 饱尝艺术之美的杰作。报道说,整个开幕式表演,始终围绕着天人合一的主题,色彩的海洋与人融为一体,精彩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从欢喜和感动出发,展示特色 与普遍性,最后以全人类的希望结束了表演。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表示,开幕式展现的“不是一个具有潜在威胁的崛起中的经济巨人,而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美妙音乐和传统画面的文明古国。”西班牙《先锋报》在头版刊登了标题为《北京探天,中国用悠久历史感动世界》的报道,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充满厚重的历史,是“中国振兴的节日”。哈萨克斯坦《真 理报》题为《北京点燃希望》的署名文章说,世界上40多亿观众目睹了奥运会开幕式盛况,特别是北京神话般的夜晚给那些有幸进入“鸟巢”的观众留下了难以忘 怀的深刻印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没有辜负人们的期待,甚至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一盛况是如梦如幻的、充满激情的,向人们展开了一幅美妙的、博大精深的中国 历史和文化长卷。阿富汗主流英文日报《瞭望》评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迄今为止最为壮观的奥运会开幕式,展现了伟大的中国文明,传达了向往世界和平的信息。尼加拉瓜《新闻报》评价说,绚丽的开幕式,只是一个美丽传奇的开始。“今夜的北京热情浪漫,今夜的北京美丽迷人,今夜的北京无人入睡。”
奥运会后外国对中国怎么评价
奥运后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彻底颠覆!!o(∩_∩)o...\x0d\x0a 人民日报8月16日讯 在北京奥运会上,出现了一个令人玩味的现象:不少外国朋友对中国的印象“颠覆”了。\x0d\x0a 一对德国母女来北京看奥运会,临行前有人告诉她们,北京可能“不安全”。然而,到了北京一看,不是那么回事。她们到什刹海观夜景、品小吃,玩得十分尽兴,觉得北京很安定、很有特色。\x0d\x0a 日本电子杂志《亚洲之波》池田康看了开幕式后,印象大变。他说,以前感觉中国“问题很多”,“很可怕”,现在感到“中国时尚漂亮”,“很柔软、很温和”。\x0d\x0a 英国《卫报》网站记者安迪·布尔是第一次来中国,他实地考察了北京的道路、环境,接触了不少的人和事,对北京的印象发生了“颠覆”。他写道:“我原先的想法再次被颠覆,这座城市变化太大了。我对北京的想法落伍之极。现代中国正向世界展示自己,我们必须接受亲身经历的现实。”\x0d\x0a 像上述有“颠覆”印象的人还不少,他们“颠”出了对中国的真实印象。\x0d\x0a 对一个人、一个国家,存有这样或那样的印象很正常。“颠覆”了老印象,用新印象取而代之也很正常。问题在于,那些原来的老印象、不好印象是怎么来的呢?这很值得探究一番。\x0d\x0a 印象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的出现,不外乎由听人说、看报道、亲身经历等因素逐步形成。但事情怪得很,即使面对同一事物,印象竟大相径庭:有的印象反映了事情的本来面目,有的则完全歪曲了事实的真相。\x0d\x0a 那么,这后一种情况是如何得来的呢?用安迪·布尔自己的话说:“我们的看法已经被千头万绪的海量信息所左右,我们得到的二手和三手消息越多,我们的想法就越脱离实际。”\x0d\x0a 委内瑞拉阿拉瓜大学名誉博士兼《圣保罗报》专栏作家塞萨尔·本雅明说得更坦率,他在一篇评论中写道,“北京奥运会开幕前西方媒体制造了数量惊人的意识形态垃圾。很多西方记者在报道中总是寻找最负面的角度,以致让人觉得滑稽可笑。”他举例说,几个运动员带着预防污染的口罩抵达北京,但凑巧的是,那天北京的空气质量比他们的出发地还好。\x0d\x0a 问题的症结原来在此!一些外国朋友之所以过去对中国存有一些不好的印象,原因之一就在于一些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误导了广大的受众。然而,事实胜于雄辩。这次来北京看奥运会的有40多万海外游客,他们在观赏体育比赛的同时,还到各处参观、购物、接触百姓。通过这些,他们感知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得出了符合实际的印象。这样一来,他们脑中原来的印象被新的印象所代替,“印象颠覆了”。这真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百闻不如一见”。\x0d\x0a \x0d\x0a 那奥运前中国在外国人的印象里是怎么样的呢?\x0d\x0a 外国人对中国印象:不顾环保只爱钱________在欧洲,有关报道产生的影响也谈不上正面。德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民众对中国印象最深的,环境污染排在前三位。很多民众在接受调查时认为,“许多中国人没有环保意识,只认金钱”。 在外国媒体上,关于中国的各种消息越来越多,几乎每期必有,有关中国的报道经常会占据报纸的头版头条,外国对中国的关注度在提高,对中国的关注面越来越广泛。另一方面,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形成了“报忧不报喜”、偏爱负面报道的传统,加上西方的现代化已经发展到峰顶阶段,环保主义、回归自然成为一种潮流,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在他们看来就很具有“新闻价值”。 德国有分析人士指出,西方媒体的报道热,实际也是中国媒体自己的报道热,许多有关环境污染的新闻热点都是中国媒体自己报道出来的。这说明中国更加开放了,更加关注环境问题了